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表演学苑!

24小时热线:

400-860-8997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

宋家玲教授学术纪念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来源:中影人艺考表演学苑 发布时间:2017-10-02

9月23日,宋家玲教授学术纪念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活动分两个部分:(一)“学为人师骋影坛,桃李成荫铭师恩——宋家玲教授学术追思会”;(二)宋家玲教授创作展映会,放映了由宋家玲教授担任编剧的电影《周恩来》。这部电影曾感动亿万观众,并创下当年影院观众人次超过1.8亿的影史里程碑。 

 

1.jpg

 

宋家玲教授1940年2月24日生于辽宁省东港。196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之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文学编辑。1979年回归母校任教,历任文编系及电视系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5年,桃李满园。他长期从事影视比较研究,研究领域横跨影视心理学、影视美学和影视叙事学,著述丰硕,学养深厚,富于洞见,著有专著《电视剧艺术论》《影视文学创作论》《影视艺术比较论》等,其著作《影视叙事学》2009年获“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一等奖”。 

宋家玲教授生平致力于文学及影视艺术创作,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2004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作为第一编剧,其执笔创作的电影《周恩来》,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华表奖前身)、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改革开放卅年优秀电影剧本”奖。他任总编辑的16集电视专题片《伟人周恩来》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视协纪录片一等奖。 

参加23日纪念活动的有宋家玲教授生前好友、创作伙伴、学术同仁以及学生和家人。追思会上,第四代著名导演丁荫楠、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张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冯佐哲、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蒲剑,以及宋家玲教授的学生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刘书亮教授、电视学院陈刚教授、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副主任董瑞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等分别讲话。 

丁荫楠导演在发言时回忆了与宋教授一起创作时的点点滴滴,称他在极其艰苦的创作环境下依然能不忘艺术创作的初心,赞颂其“德艺双馨”的优良品德;学生代表周夏哽咽讲述了宋家玲老师关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故事,她说:“我们每个学生与宋老师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如果我们不讲,就没有人会知道”,在场来宾和观众无不动容。追思会上,还朗读了由国家一级编剧、多年春晚总撰稿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任卫新撰写的悼念文章《忆家玲》。 

 

2.jpg

 

追思会后,在学校口述历史研究中心24号楼影院剧场举行了电影《周恩来》放映交流活动,导演丁荫楠、影片主创刘斯民、电影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刘书亮教授与到场观众围绕电影《周恩来》的创作历程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追述了编剧宋家玲教授及全体主创克服了重重困难,广泛采访周恩来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翻阅大量史料收集素材,尽力还原周总理的传奇一生,并得到自下而上从党史专家到普通百姓的真诚支持和无私奉献,才使《周恩来》这部经典巨作得以与观众见面。经由丁荫楠导演的讲述,在场热爱电影的观众们和中国传媒大学学子,真切了解到一部电影从构思到呈现有多么的不容易。 

在交流环节,丁荫楠导演在回答观众提问“如何创作富有诗意的电影”时说:“提及诗意,诗意的前提是哲学。如果你没有将其归拢为一个哲学问题,你就不能很好很好地抒发诗意。抒发‘诗’,就是抒发‘实’,其实就是对生活进行提炼,不过这种提炼是要上升到哲学意念上来的。想要做到诗意,首先要在对人物的人情人性的敏锐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哲学的思想,然后要用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出来。在我以往创作的人物电影中,我很少讲述故事,只是有结构的意识,但不是靠常规故事来支撑人物,而是将人物生动的经历挖掘出来,并升华到哲学的高度,再用抒情化的造型机制,把气氛、时间、色彩、布景等一系列手段加入进去。所以,这是种情怀,有了这种情怀,才能够体悟人物内心的情感。简而言之,想要创作有诗意的电影,首先要做个有诗意的人。” 

对于电影创作的诗意美学,刘书亮教授则从三个方面加以补充,他说:首先,在剧作结构上,可以大量采用闪回表现过去,探寻人物情感根源,就像电影《周恩来》中以文革时周总理凝视大字报的场景开篇,用大量闪回镜头表现黄埔军校、南昌起义等革命经历,而这些闪回的基点恰恰是周总理内心的情感;其次,对于人物造型,不应完全依靠台词来表现,如周总理去陕北视察的路上所乘坐的吉普车陷入河潭之中,毅然下车不顾滩涂的泥泞和老百姓一同抬车的场景,就把中国革命进行了极其诗意的浓缩,并用于对周总理的人物刻画上;此外,用光和造影上也要着重注意,影片中最精彩的运用莫过于表现周总理去世的一场戏。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方式,明亮的光线和周总理侧躺着的的遗体形成巨大反差,突出了周总理虽死犹生、生命的光辉依旧闪耀的主题。” 

在回答观众的提问“主旋律电影该如何把握商业性和艺术性”时,丁荫楠导演情绪略有激动地说:“我一直致力于传记电影,坚持了这么多年靠的是良心二字。只要观众也有良心,他就更会感动。我不会一味地去迎合市场,因为众口难调,我只是用我的良心和能力,尽量去还原这个人物的崇高的品质,调用一切的积极手段,拍出一部生动的电影,观众有良心有情怀,自会喜欢。我不会拍商业片,因为我看不惯那些“杂耍”般的商业技巧,对此我永远都不会妥协。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我就做一个雕像站在那里,没人理会我也没有关系,但我会做一个雕像应该做的。”这番发自内心的剖白,打动全场观众,他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以宋家玲教授、丁荫楠导演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优秀艺术家们高尚的品德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致敬。 

 

3.jpg

 

在交流活动的尾声,全场观众集体朗诵了宋家玲教授的诗作《美丽的心灵永不会丢失》,怀念这位挚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无私付出的好老师,并表达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敬意。

 

中国传媒大学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免费预约教师授课

ONLINE MESSAGE

姓名:
电话: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