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表演学苑!

24小时热线:

400-860-8997

表演艺考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表演艺考常见问题

演员和明星的差距在哪里?为何明星不能称为演员?

来源:中影人艺考表演学苑 发布时间:2018-10-19

   现在有很多流量明星都转行演艺界,演员和明星看上去似乎差不多,很多人也把明星称为演员。实际上很多好演员往往论不上明星,而很多影视明星,也称不上是演员。明星常常能比演员赚得更多,却不必像演员那也为角色耗尽心血。那演员和明星的差距在哪里?为何明星不能称为演员?听小编来给你讲一讲。

  举例说效果比较好。有一档综艺节目,是周迅和电影频道一同发起的《表演者言》,已经出了2季,评分都特别高。它邀请了一帮子国内实力派演员参加,跟周迅一起聊“演员”这个话题:一个好的演员,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需要大量的付出:譬如黄渤,他并不是表演科班出身,而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配音班的毕业生。他就是说,之所以选择配音专业,也是为表演打基础:“平时演戏除了形体最直接的其实就是语言,有的时候就一个‘哦’,其实可能就有一百种演法。通过重音、时间、轻重等等,可以表达出各种各种的情绪来。”

  黄渤说,学配音时会做各种练习,比如说哭笑练习,差不多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就只练哭练笑:有抽泣,还有放声大笑,失声痛哭。他们早上6点起来练功,在院子里”哈哈哈哈“地练,经常被校园栅栏外的路人当成精神病人

  后来,黄渤成功转型成为演员,凭借《疯狂的石头》小有名气,逐渐成为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

  但拍戏的时候,他依然一如既往地执着、乐于死磕。在拍《斗牛》的时候,他发现牛在拍戏的时候不配合,眼睛一直在找驯兽师。刚开始,人和牛很难出现在同一个镜头,即使一起出现,也完全达不到剧情要求的效果。他决定做一件特别费工夫的事儿:跟牛先建立感情。没事依偎在它旁边,给它喂草吃东西,吃东西的时候也爱着它,几乎把自己变成一个真的养牛人了。牛不愿意配合,他就像个驯兽师一样,用食物去引诱牛做各种动作。牛害怕反光板和麦克风,他就慢慢引导,一遍一遍磨合,在片场跑烂了37双棉布鞋。后来他根本不用说话,站起来走牛就要走,走到哪停它就停,完全跟牛建立了默契。

黄渤斗牛剧照

  第二季第一期的嘉宾舒淇,拍电影的时候也跟黄渤一样死磕。拍《聂隐娘》的时候,为了“像一个大师一样”挥匕首,她不停练习,因为重复太多次受了伤,看了一年多的医生。她进入角色的方法,说难也不难,就是不断重复、加深感受。为了让舒淇“变成”聂隐娘,导演侯孝贤让舒淇每天吊在树上、屋顶上、屋梁上,去感受风,感受太阳,感受黑暗。但说简单,也真的挺不简单。聂隐娘要从4米高的位置跳下,跟对手对决,但舒淇每次落地的动作总是不够利落。侯孝贤就让她每天早上3点起来,不停跳。直到跳了第四天,舒淇才顺利跳出了导演想要的感觉。

  这就像黄渤说,高级的表演,所能达到的东西,是那种度的真实。而做到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真实感,是要找到表演背后真实的依据,而不是想象的真实。拍《亲爱的》时候,他看了好多纪录片、资料片。找到孩子的那一段,常规演法一般是狂悲,或者狂喜,通常都得给出极端震撼的情绪去感染观众。黄渤看了男主角人物原型的纪录片,发现找到孩子的那一刻,他就坐在火车站的长条凳子上,一边打电话给家里说找到了,一边不停用手抹眼泪。那种深度悲伤之后的巨大欢喜,人物的真情流露跟演员常规的演法其实是不同的。黄渤捕捉到了这个细节,最终用自己的理解去做了呈现:“从客观来看,真的表现到这种,其实是挺难的。我已经在尽力地去还原那个人物那种情境下他该感受到的东西,把它外化出来,表现出来。”

  另一期嘉宾于和伟,凭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曹操一角,获得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其实最早让于和伟走红的角色,是《历史的天空》里面阴险狡诈的反派万古碑。电视剧走红之后,于和伟饰演的“万古碑”和冯远征饰演的“安嘉和”一样,成为了被人指着鼻子骂的“坏人”。以至于,在于和伟到中央电视台去录制小品时,李琦老师大呼:“看,全国人民特别讨厌的这张脸出现了。”于和伟却觉得很幸福:“我觉得,就是挺幸福的,因为你被别人认可了,而且是在专业上,说明他有印象了,这个挺开心的。”

于和伟曹操剧照

  现在很多明星争电视剧“番位”争的很厉害,甚至连宣传通稿里的名字顺序,都能让粉丝之间打得头破血流。但于和伟在接拍《纸醉金迷》的时候,竟然主动要求演男二号,而且还是反派角色。他觉得男一号太“老实巴交”,缺乏层次感和挑战性。“因为我觉得,男一号的那个个性,不够强烈。一个角色的生命就是个性。我喜欢那个个性,那个个性可以跟我的内心有沟通,我信任他。所以我不在乎那个是男一号还是男二号,就这么就改了。”于和伟是这么说的。大概,只有真正热爱表演的人,才不会这么在意“番位”和角色是不是正派人物吧。真正的演员也不太在意戏份的多寡,因为演技和情感的表达,从来不在于镜头的长度。

  于和伟在《老炮儿》里,只有4场戏,但是寥寥几个镜头,就已经释出了这个“黑白两道”通吃的大哥“龚叔”不威自怒的霸气,俘获了诸多观众的心。他记得上学的时候被老师教育过说,演员一出场,就要带出这个人物的一生。于和伟的“曹操”很受欢迎,很多人都说他把这个遥远的、书面化的历史人物“演活了”,特别生动。这个角色,其实也是于和伟对角色深度挖掘和思考的结果。为了把曹操这个人物的“一张一弛”拿捏得“恰到好处”,于和伟看了很多书,不光是史书,甚至是小人书和漫画,都不排斥。他不太拘泥于惯有思维,觉得“表演要有趣,有意思,才能有意义”。剧中有一场元日大忌舞枪的戏,于和伟在举起酒杯喝酒时,酒却意料之外地洒到了他的袍子上。“不管什么时候我要说台词,我还要先把这个擦干,这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这个状态是很幸福的,我觉得这是很多演员追求的东西。”但演员的“自由状态”,从来都深厚积累后的爆发。

  同样受邀参加节目的秦海璐认为,表演是理性在先,感性在后。演员对表演要有熟练的把控。周迅非常佩服秦海璐,说自己每次都要提前背好台词,但秦海璐到片场把台词看个两三遍,就能顺利开演。秦海璐说,她其实并不是“无备而来”,恰恰相反,她是一个把案头工作做到极致化的人。接到新剧本时,会先判断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角色。看剧本的时候,她不光会看自己的戏份,别人的也一并看了。“比如一个剧本45场戏,主旨是什么?每个人说的哪句话,包括在什么时间,说什么话,我会把剧本吃到最透。”“前期功课做足了,把事件逻辑和情感走向把握好了,都不用刻意背台词,到了现场,进入角色之中,自然而然说的话就八九不离十了。”

  演员都追求“收放自如”,但很多时候“收”其实比“放”更难。很多观众觉得演员“飙戏”才过瘾,秦海璐认为,演员在有“表演欲望”的同时,又“需要很强的克制力”。“克制力”,要求演员主动站在编剧的角度,把握所有情节脉络,站在一个全面客观的角度,去读析剧本。她演《桃姐》里一个养老院的医生,拍摄时周围都是真实的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特别需要淡化“演”的感觉。这个时候她就得克制住“表演”,真正地和老人们打成一片。

  舒淇说在拍《刺客聂隐娘》的时候最难的一点,是拍动作片得铿锵有力,但脸却丝毫不能用力。因为大师杀人的时候就像削豆腐一样简单,稍微用力过度,就会显得虚假和刻意。看似“面瘫”的表演,其实暗含了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以及表演者用心的揣摩。

  更高层次的演员,可以主动去把控自己的情感,主动抽离,主动“舍和取”。演员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对艺术和信仰的追求。和千千万万种职业一样,认真努力,敬业付出,都值得人尊敬。想用于和伟的一席话作为结束,希望真正的演员,可以始终记住初心。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免费预约教师授课

ONLINE MESSAGE

姓名:
电话: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