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表演学苑!

24小时热线:

400-860-8997

视唱练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表演艺考攻略 > 视唱练耳

表演专业艺考生视唱练耳训练指南  

来源:中影人艺考表演学苑 发布时间:2025-07-08

       视唱练耳是表演专业艺考生音乐素养考核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对剧本中音乐元素的理解、台词节奏的把控以及舞台情绪的渲染。对于表演专业而言,视唱练耳训练不必追求专业音乐生的高难度技巧,而应聚焦“实用性”——通过音准、节奏与音乐感知的提升,增强舞台表现力。以下从基础方法到进阶训练,构建适合表演艺考生的训练体系。

  一、听觉训练:建立“音乐语感”

  听觉是视唱的基础,需从单音、音程、节奏三个维度逐步突破,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

  (一)单音听辨:筑牢音高概念

  固定音高入门:每日用钢琴或音叉听标准音“la”(A4,440Hz),持续30秒后闭眼默唱,再对照乐器校验,培养对基准音的记忆。

  音程阶梯训练:从二度音程(如do-re、mi-fa)开始,听辨“上行”(音高升高)与“下行”(音高降低),可结合生活化联想:大二度像“1-2”的自然递进,小二度(如mi-fa)像琴弦突然绷紧的尖锐感。

  趣味练习:听流行歌曲片段(如《生日快乐》《小星星》),尝试用“do、re、mi”哼唱旋律,忽略歌词,专注音高起伏。

  (二)节奏感知:把握时间脉动

  基础节奏型掌握:重点练习四分音符(“走”)、八分音符(“跑跑”)、二分音符(“走—”)的组合,用拍手或跺脚打出“ta”“ti-ki”等口诀,比如“ta ti-ki ta”对应“1 23 4”。

  节拍稳定性训练:用节拍器从60BPM(每分钟60拍)开始,每拍唱一个音,确保不抢拍、不拖拍。进阶可尝试“打一拍唱两音”(如八分音符),强化细分节奏的控制力。

  节奏模仿:老师或录音随机打出2-4小节节奏,学生即时模仿,初期可放慢速度,重点关注“休止符”(停顿)和“附点”(延长半拍)的细节。


 

  (三)和弦与旋律听辨:提升音乐理解力

  和弦色彩感知:区分大三和弦(明亮,如《欢乐颂》开头)与小三和弦(忧伤,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片段),不必纠结乐理名称,只需记住“明亮”“暗淡”的听觉感受。

  短旋律记忆:听2-4小节简单旋律(如儿歌),先整体跟唱,再默写节奏型,最后填充音高,逐步延长旋律长度至8小节。

  二、视唱训练:让乐谱“开口说话”

  视唱是将乐谱转化为声音的过程,需兼顾音准、节奏与情感表达,对表演生而言,更要注重“唱”与“演”的结合。

  (一)识谱基础:快速解读乐谱信息

  五线谱与简谱对照:重点掌握简谱中“1(do)-7(si)”的高低音符号(如“1”“高音1(·1)”“低音1(1·)”)、拍号(如4/4拍“强弱次强弱”、3/4拍“强弱弱”)。

  调号适应:从C大调(无升降号)入手,逐步接触一个升号(G大调)、一个降号(F大调),记住“升号调最后一个升号是导音”“降号调倒数第二个降号是主音”的简易规律,减少识谱障碍。

  (二)视唱技巧:从“唱对”到“唱活”

  慢速视唱:初唱新谱时,用原速的50%速度,先打拍子读节奏(“ta ti-ki”),再加入音高轻声哼唱,确保每个音“准”且“稳”。

  情感化处理:根据旋律线条调整强弱——上行旋律渐强(如表现情绪高涨),下行旋律渐弱(如表现失落);欢快的曲子(如《铃儿响叮当》)用短促有力的咬字,抒情的曲子(如《送别》)用绵长的气息支撑。

  结合台词节奏:表演生可将视唱与台词训练结合,比如用台词的语调唱旋律(如用“你好吗?”的语气唱“1 3 5”),体会音高与语气的关联性。

  (三)常见问题纠正

  音准偏移:唱不准时用“搭桥法”——比如唱不准“do-mi”,先唱“do-re-mi”过渡,找到中间音的支撑;或用手比划“音高阶梯”,高抬手对应高音,低放对应低音。

  节奏混乱:复杂节奏(如十六分音符)可拆分成“慢动作”,比如“16分音符”拆成两个八分音符,先慢后快逐步衔接。


 

  三、针对性训练计划(8周周期)

  (一)基础阶段(1-3周)

  每日任务:30分钟听觉训练(单音听辨20分钟+节奏模仿10分钟),20分钟视唱(C大调简单旋律,如《粉刷匠》《两只老虎》)。

  目标:能准确听辨八度内单音,唱准四分、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

  (二)提升阶段(4-6周)

  每日任务:40分钟听觉训练(音程听辨20分钟+4小节旋律记忆20分钟),30分钟视唱(加入G大调、F大调,尝试带附点、休止符的旋律)。

  目标:能区分大三、小三和弦,视唱时做到音准误差不超过半音,节奏稳定。

  (三)整合阶段(7-8周)

  每日任务:30分钟听觉+视唱综合练习(听旋律后立即视唱),20分钟“音乐+表演”结合训练(如用视唱旋律配合情绪表演,开心时唱得轻快,难过时唱得低沉)。

  目标:能独立完成8小节不同调式的视唱,听觉反应速度提升,音乐表达与表演情绪自然融合。

  四、实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用“生活化”记忆法:把音程与熟悉的歌曲挂钩,比如大三度对应《国歌》开头“起来”(do-mi),纯五度对应《小星星》“一闪一闪”(do-sol),减少枯燥感。

  录音复盘:每次练习后录音,对比原曲找音准、节奏问题,重点听自己“想当然”唱错的地方,针对性纠正。

  避免过度追求“难度”:表演专业更看重音乐感知力,不必纠结复杂的和弦进行,确保基础音准、节奏扎实,能通过音乐传递情绪即可。

  视唱练耳的核心是“多听、多唱、多联想”。对表演艺考生而言,这项训练不仅是应对考试的工具,更是培养“身体对声音敏感度”的途径——当耳朵能捕捉音乐的细微变化,身体自然能呼应出更细腻的舞台表现。坚持每日30-60分钟的有效训练,8周即可看到明显提升。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免费预约教师授课

ONLINE MESSAGE

姓名:
电话: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