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影人艺考表演学苑 发布时间:2025-07-15
表演专业艺考生的朗诵,从来不是简单的“念稿子”,而是通过语言的肌理传递情感的灵魂,是演员用声音塑造世界的过程。它有一套隐性的专业逻辑,既要求对文本的深度解构,又需要声音与情感的精准咬合,最终实现“让文字立起来”的效果。
首先要解决的是“文本的解码能力”。拿到一篇稿件,第一步不是张嘴就念,而是像拆机器一样把文字拆开:这句话的主语是谁?他说这话时的潜台词是什么?比如“我走了”三个字,可能是恋人告别时的哽咽,也可能是战士出征前的决绝,甚至可能是孩子赌气时的嘟囔。专业的朗诵者会先给文字“找根”——确定这段文字的“核心事件”和“情感基调”。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核心事件不是“父亲买橘子”,而是“笨拙的爱与无声的离别”,情感基调是“克制的酸楚”。如果抓不准这个,就容易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读得只剩描述,而忽略了文字背后“想靠近又怕打扰”的复杂心绪。艺考生每天需要做“文本速解”练习:随便抽一段文字,3分钟内说出它的核心事件、潜台词和最该重读的词语,长期下来能养成“透过文字看人心”的敏锐度。
其次是“声音的塑形能力”。声音是朗诵的工具,但很多考生误以为“声音好听”就是专业,其实真正的专业是让声音“变脸”——给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绪定制专属的声音质感。比如表现老人说话,不能只靠压低嗓音,还要注意他们呼吸的滞涩感,句尾可能带的气音,就像风穿过破旧的窗棂;表现孩子撒娇,声音的位置要靠前,带着点鼻腔共鸣,语速忽快忽慢,像蹦跳的皮球。训练时可以用“声音素描”的方法:听到窗外的叫卖声,就模仿着说出“今天的西瓜甜得很”,注意语气里的急切与自信;看到书上描写的暴雨,就用声音演绎“雨砸在屋顶上像打鼓”,让音量、节奏跟着想象中的雨势变化。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支点”——每句话都要有一个发力点,比如“我等了你三年”,重音放在“等”上是执着,放在“三年”上是委屈,放在“你”上可能是怨怼。这个支点不是凭空定的,而是从文本的逻辑里长出来的,需要反复琢磨“这句话非这么说不可吗?”
然后是“身体的配合度”。朗诵时的肢体不是装饰品,而是声音的延伸。一个恰当的手势能给文字“加戏”,比如说到“远方”时,手不是僵硬地指向前方,而是像托着一团雾,带着点向往的迟疑;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能让情感落地,比如读“他没回头”时,眼皮慢慢垂下的动作,比瞪大眼睛更有力量。但肢体的关键是“克制”——不是每个字都要配动作,就像画水墨画要留白。可以做“无实物朗诵”练习:读一段描写做饭的文字,不用真拿锅铲,而是通过手腕的翻转、低头看火候的眼神,让听众“看见”厨房的烟火气;或者读一封家书,试着用手指摩挲信纸的动作,配合声音里的温柔,让“纸上的字”仿佛有了温度。还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很多考生读长句时要么憋气要么断句乱,其实呼吸是跟着情感走的:激动时呼吸浅而快,像风箱;悲伤时呼吸沉而缓,带着叹息。每天花10分钟做“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感觉肚子像气球鼓起,呼气时慢慢收紧,能让声音更有韧性,也能在情感爆发时撑住气场。
还有“即兴的应变力”。考场上可能遇到稿件突然忘词、话筒杂音等意外,这时候的处理能力也是专业度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朗诵不是“背稿子”,而是“再创作”——即使是熟悉的文本,每次读都要有新的发现。可以做“变量训练”:比如把《再别康桥》用“着急赶火车”的语气读,看看会碰撞出什么效果;把一段激昂的演讲词放慢一半速度,体会其中隐藏的沉重。这种训练能打破对文本的依赖,让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抓住文字的魂”。另外,要学会“和听众对话”——哪怕是对着空教室朗诵,也要想象面前有具体的人,他们的眼神、表情会如何变化,你的声音要能“接住”这些想象中的反应。比如读一段劝人珍惜时间的文字,看到“听众”低头,就加重语气;看到“听众”点头,就放缓节奏,让话语更有穿透力。
最后是“细节的打磨力”。朗诵的高下往往在毫厘之间:一个恰到好处的停顿,比一堆华丽的辞藻更打动人。比如“他走了,再也没回来”,在“了”字后停顿半秒,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就出来了;而“我,爱你”中间的停顿,能把犹豫和决心都装进去。这些细节需要在反复练习中雕琢,录音回听是个好办法——你会发现自己无意识的口头禅、多余的换气声,甚至某个字的发音缺陷。同时要避免“表演腔”,那种刻意端着的语调、夸张的停顿,就像给文字裹了层糖衣,反而遮住了本来的味道。真正的专业是“藏技巧”,让听众感觉你不是在“朗诵”,而是在“说话”,只不过说得比生活更凝练、更有力量。
说到底,朗诵的专业要求,本质上是“真诚的表达力”——让文字通过你的声音、身体、情感,变成听众能触摸到的温度、能闻到的气息、能感受到的心跳。这需要每天和文字“对话”,和生活“较劲”,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一次“真实的诉说”。当你不再纠结“我演得像不像”,而是专注于“我要说的这句话有多重要”,专业的质感自然就会生长出来。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博
微博扫一扫
ONLINE MESSAGE